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幻阳”之下哪都不舒服!别急,你是不是“掉坑”了?!

教育时报 2023-06-27

最近

部分人总觉得

自己身体哪哪都不舒服

不仅发烧

还咽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

…………



最近,大家是不是常常关注疫情相关信息动态,例如身边有谁阳了、阳了有什么症状、多少人阳了、阳了会怎样?甚至反复询问、分析、判断,再三确认自己是否有接触阳性人员或环境的可能性及接触时间……


患得患失间
大家这是怎么了?
于是
“幻阳症”的说法产生
↓↓↓


当前
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在减弱
我们的防疫
仍要坚持科学性
接下来这些小知识
记得收藏呦
01怎么区别新冠病毒感染、流感和普通感冒?

从症状上来讲,三者很难区分,都可以引起发烧、喉咙痛等。但是,流感全身症状(比如腰酸背痛)会更严重一些,奥密克戎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会轻一些;现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表现跟普通感冒非常类似,这两者目前没办法区分。


02新冠肺炎会反复感染吗?
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,得过一次新冠肺炎,是存在一定免疫力的,但是不是终身,比如3个月之内不会感染同一个毒株,但是过了3个月之后,新冠病毒发生变异了,人可能会感染新的毒株。
03如何面对“幻阳”焦虑?
“幻阳” 是对未知情况的焦虑,属于正常反应,不要一味害怕。

“幻阳”的出现,反映的其实是大家在面对短期内疫情发展迅速变化,心理上出现的不适应状态。调侃“幻阳”的背后,是大家对阳了之后未知情况的焦虑:青少年担心影响学业、中年人担心工作进度受影响同时又担心家中老人孩子感染、老年人担忧对身体状况的危害,等等。

面对未知的情况,担忧、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,就算经历过再多,也仍然可能会出现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一味地害怕、担忧不可控的事情,而是尽量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,并采用积极的、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。
04面对感染的可能性,一直焦虑怎么办?

未来总是充满未知,往往越想要掌控则越容易不安、焦虑。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掌控不可控的部分,例如我们每天接触的人、环境是否会有阳性,又在何时何地接触过哪些人、哪些东西,而是做好我们可控的部分,例如个人生活、家庭防疫状况。

可以尝试以下内容
↓↓↓
理解自己因当下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正常的焦虑反应。
关注权威平台、官方科学的信息,且关注疫情消息的时间不宜过长,适时转移注意力,减少过度暴露在信息轰炸之下而难以筛选、鉴别。
做好个人防护,科学预防,适度未雨绸缪,但要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囤积、哄抢。如果一味地跟随焦虑情绪进行不恰当的预防与储备,对缓解焦虑并没有帮助,甚至有可能强化焦虑行为。
尽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节奏,吃好、喝好、健康饮食,适度补充营养,保证身心得到充足休息。


温馨提醒:我们不必对阳了后学习、工作和家庭受到影响而过度担忧。要理解自己当前的困境,减少不必要的自责、内归因,将注意力从想法转换到可采取的有效行动上,例如好好休养以尽快康复、在有限的状态及环境下尝试做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。


05感染不到一周就“复阳”,咋回事?

“非常魔幻,转阴三天后又复阳了!”“不到一周的时间,抗原转阴后又阳了,难道是没好彻底?”近期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反馈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由阳转阴,用抗原检测后又“复阳”的困惑。


“复阳”是怎么回事?
是否具有传染性?
↓↓↓


上海长海医院感染学专家表示,复阳需要经过核酸检测来确认。所谓“复阳”不排除自测抗原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;另外,如果是核酸检测结果也显示异常,也不是指疾病的再次复发,很可能当初就没有痊愈,抗原假阴性的可能。抗原检测结果呈阴性,意味着新冠病毒载量下降到了一定范围内,从传播的角度而言,此时患者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已显著降低。


张伯礼院士表示,经临床观察证实,“复阳”病例均没有发生再传染给他人的现象。

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,从现有研究来看,“复阳”的人,通常没有传染性。其实不必太在意“复阳”的情况,因为这批人通常不会对周围人造成感染的风险。从之前看到的数值来看,一次“阴”了,第二次再检测出“阳”,是常见现象,但一般也就波动一周左右,之后就测不到了。




个人防疫

8个误区

咱可要提高警惕
↓↓↓

对于疫情与防疫的相关信息
我们应保持适当程度的重视

既不宜过分关注而影响正常生活

也不能过分乐观而掉以轻心

无论没阳、“阳过”或者“阳康”

保持良好、稳定的情绪状态

都可以帮助我们

提高应对各种状况的实际应对能力


来源:共青团中央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光明社教育家

防疫不可掉以轻心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